夜已深,四周寧靜得仿佛能聽見花開的聲音。輕輕翻開《孤獨的存在》閱讀一位年逾六旬卻依然年輕的前輩,人生的標點。
    穿過柔美的文字,漫步悠揚的長廊,諦聽感人魂魄的情愛故事,思索深邃智者的福音。月光爬上我的肩膀,同我一起冥想。是不是詩人便注定要體驗一種悲涼;是不是作家便注定要經歷一段蒼桑;是不是愛情是一種不可醫治的疾病;還是河蚌一定要爲珍珠做痛苦的歌唱。
    走進孤獨,走進成長的樹林,會有泥濘,會有沼澤,也會有霧靄、彩霞、流光。孤獨是成長的地方,孤獨是思想的故鄉。
    而你,卻偏偏要化做一盞孤獨的燈,在林中堅韌前行,刀一樣的光芒,撕裂黑暗的傷口,逼俗媚的夜晚,交出乾癟的心臟。源於塵土,必歸於塵土。讓復活的生命拯救死亡。
    時間水一樣來,歲月風一樣去,你以孤獨者不可企及的境界,攀登神賜的棘岸,以仁愛的語言,傳播上帝的思想,讓不滅的燭火連成汪洋。

 
            自序     作者 張明仁

    「明仁先生:大作及大函均拜收,詩作將依次刊出。由詩作可看出先生乃詩人也!詩思詩情詩質均屬上乘。尚盼先生勿輟筆,應重拾彩筆寫下去。大作三版封面設計,本報施秀惠小姐樂意代勞...... 即祝
新春快樂               端木野 敬上 2月17日」

    前函節錄自民國75年 2月17日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主編名作家魏端先生之信函。偶然翻閱昔日的檔案,瞿然醒覺,韶光易逝,屈指一算,又已停筆多年,年逾半百,功名利祿盡都看開,遂於2000年7月9日創辦「水西樓文學網 http://www.webl.org」網站,發行電子報:「水西樓走筆週刊」。網海浩瀚,何異弱水三千,但是「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期盼它能涓滴成河,匯流入海
    「水西樓文學網」雖然沒有「瓊樓玉宇」,但是「窗明几淨,茶青水甜」。「水西樓」已經不是我的,是屬於大家了,有人奉茶,有人供水,一飲一啄,笑談自在,齒頰留香。請來「水西樓」小歇,飯餘茶後再走更長的路而能從新得力了。
    「水西樓走筆週刊」電子報,園地公開,接受各方投稿,詩、散文、小說、論述、攝影寫真等,各呈不同風貌,忝為「水西樓」樓主,謹以廚師的心情,按期端出,任憑挑食諸君動筷子。
    今日欣逢「水西樓文學網」及「水西樓走筆週刊」創刊屆滿三週年,為因應讀者要求,便將陸續發表於網站上的若干篇章,彙編成書,共分三輯,卷一是小說集,卷二是新詩集,卷三是散文集。更盼本書能接受時間的考驗,「文章千古事」儘管時代的潮流如何改變,就讓它在歷史的舞台上扮演任一角色,當掌聲響起,創作的生命也將化成一股熱血在它的血管裡奔騰的呢!
    「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寄語凡閱讀本書以及「水西樓」的朋友們,大家一起加油打氣罷!  



            蔣序       蔣云
  
    張明仁兄是一位年青有為的多邊作家,他的詩裡洋溢著無限的情感,使人讀了易於領受,這正本著新文學應走的路線向前邁進,最難得的是他對小說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第一次救國團「青年天地」月刊的主編姚教授介紹他和我們見面時,從他誠摯的面龐可以尋找出一個真正從事文藝工作者的氣息,他的作品謹慎客觀,我們曾經多次催稿,由於事業的擔子使他無法專心從事寫作,正因為如此也許才有好的作品產生,終不使人失望,正如明仁兄所云:「在我舊作裡挑出幾首貢獻給讀者們。」雖然帶有幾分交厚性質,但是,真正的好作品,一如陳年的「白蘭地」,從而可以尋找久陳的芳香。〈 摘自:青年天地月刊作者專欄原序 〉

 
         作家書簡〈選輯〉

     張大哥您好,欣喜萬分地拜讀「孤獨的存在」,一字一句如涓滴清流,灌注我枯竭許久的心田,也為當今低落頹敗的文藝世界注入一股清新的氣息。
    書名「孤獨的存在」,想是在您的心底有一種聲音,是別人聽不到的;有一個角落,是別人進不去的,「唱盡陽關,覓不得涅槃」,道盡千古,怎知我心悠悠?在您的筆下,我讀到了文人的憂思!
〈 作家 鍾瑞琴〉

               ※         ※        ※

    張先生:您好!您的大作<<孤獨的存在>>於今天下午自郵局取回,承蒙錯愛,不勝感激!
偷空讀了前2篇短篇小說,寫得真是感人!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可剛開始學爬的小朋友卻不允許我這麼做,她一下爬去玩垃圾桶,一下要鉆到沙發底下.....(而且是向後退的喔,因為她還不會向前爬行)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看了作者小傳,才知您的過去竟是如此空轟動.輝煌,實在敬仰之至!您那可愛的女兒群,也一個比一個可愛.漂亮,真是羨煞人也!只是您次女靜秋,讓人感覺遺憾!但有您們這樣的父母,她實在是幸福的!唯祝願她早日復甦!
再次感謝您的賜予!
〈作家 莫名〉

               ※        ※        ※

    最近收到一位長輩送我的書。
    應我的要求,在書前頁還加上作者的簽名。
    早在書籍稿件付梓前,我就看過這書籍的封面,作者本人--我都稱他為張伯伯--已經拿書籍封面讓我先瞧過。
    我還記得當時,我還給過幾個在封面設計上面的看法。
    水西樓文學網是張伯伯網路上的家,佐以他本人對文學的熱愛,他出了這一本屬於他自己的作品「孤獨的存在」。
    書籍中有張伯伯的散文小品,短詩,也有演講講稿和幾則日記摘選。
有一點兒像是一古腦兒要將張伯伯60年來的精華,全數網羅在一起一樣,足足有豐盛的318頁的份量。
    看到這本書,我再一次思想起我所認識的張伯伯,一個會聲樂、會指揮,還會拉提琴和文學創作的人,相當的有才情。
    雖然人生的旅途也曾遇過風浪,看到他所依靠的耶穌,更是讓我敬佩他這一個有著單純的信心的人。
    倘若,在我活到60歲的時候,會不會也想整理自己的一些稿件?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僅這麼想著。 〈
女畫家 鄭美伶─原載於2003.10.10「像風一樣的女子Million」電子報〉

               ※        ※        ※

Dear dad,
I've finally received your book.Thanks! I was amazed how gifted you are!
As growing up,I did not have chances to see that side of you.Just like you said that you were occupied by the daily responsibilities(mostly the burden of raising 6 kids),you weren't able to pursuit your interests.So I am very glad that you can pick up your interests again.When you published your first book ,I was too young to appreciate it.Now as I read it,I just totally admire you!How come none of us get the gene from you? I am hoping to see more productions from you;that means more books will be publishe d!Keep up the good work!
Chingli

【譯文】
    親愛的爹地:我剛接到您的書。謝謝!我很驚訝您是如此的有才華!長到這麼大,我沒有機會看到您的這一面。正如您所說您被日常生活的責任所佔滿(幾乎全部的擔子是扶養6個小孩長大),您無法從事自己的嗜好。所以我很高興您能重拾您的嗜好。
    當您出版第一本書時,對要去欣賞那本書來說我還太年輕。現在當我讀這本書時,我才完全欽佩您。為何我們孩子中沒有一個人遺傳您?〈
女兒 靜麗寄至洛杉磯〉
 

回首頁    留言版  http://www.ssp.url.tw  信箱:mrc@ssp.url.tw